传承乡村红色文化统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2021-11-24 17:30:51 编辑:dangjian 访问: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为当代开展《纲要》提出的党史军史宣传教育,存史编史研史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革命素材和文化资源。
因此,传承乡村文化的红色基因,不仅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也对开展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以及党建,意识形态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承乡村红色文化,也面临诸多难题,从表现形态看,数字乡村历史遗留下来的乡村红色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战争和建设的遗迹遗址遗物,后者主要是口耳相传的故事,歌谣和记忆等,从紧迫性看,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逐渐遗失损毁,而精神形态的文化资源,也因革命老战士和乡村老年人的年事增高与逝世,面临流失的危机。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乡村未被发现的红色文化资源被彻底遗忘,甚至遭到破坏,从现实性看,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量的遗物散落在民间,许多文化资源尤其是隐性资乡村振兴源,尚未被发现,相当一部分怀有革命记忆的老人居住地发生变迁,增加了探访搜集资料的难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脱贫攻坚期间,贫困地区实施了大量的产业扶贫项目,不少地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扶贫产业,为接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要看到,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对特殊政策有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地方扶贫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自主发展的持续性不强,因此,脱贫地区今后要把扶贫产业纳入乡村产业振兴框架统筹推进,把提高扶贫产业的质量,效乡村振兴益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关键任务来抓,要尽快完成扶贫资产的全面清产核资,完善运营管护制度,盘活用好各类扶贫资产。
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现有扶贫产业的特色优势,进一步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加快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在种养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要注重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要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文化资源等潜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