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与脱贫攻坚的衔接
2021-09-15 18:53:04 编辑:dangjian 访问: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要看到,我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着力提高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创新生产方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数字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农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乡村振兴,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比发达地区和一般地区的挑战更大,核心挑战是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地区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关键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极大地缩小了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但是脱贫地区农村,特别是下沉到自然村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因此,在这些地区要继续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并将重点放在污水处理方面,有些自然村庄还存在着安全饮水的缺陷,村内的公共照明,道路,公共卫生,垃圾处理,尤其是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等存在巨大的短板,这是基础设施向乡村乡村振兴延伸的重中之重。
二是社会公共服务依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领域,“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极大地缩小了贫困地区和其他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的差距,应该说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差距已经基本消除,脱贫地区社会公共服务的短板是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核心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等,将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应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新的工作领域,因为一旦忽视贫困的再生产,就势必会影响到脱贫攻坚成果的长远性巩固问题。
第三,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依然非常薄弱,脱贫攻坚极大地促进了脱贫地区产业的发展,形成大批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