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意义加强文化建设

2021-10-25 18:19:48   编辑:dangjian   访问:

【内容导读】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城乡在更高级形态上的融合,“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城乡在更高级形态上的融合,“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要,同样也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要”,要“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我国在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又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二者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一于我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中,二者是双向促进而非两向对立的关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乡村振兴本原则,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准则,我国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追求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城市超过农村甚至是城市消灭农村。

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农业和工业,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保障农村人口增收致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人口享受同等待遇,破解社会主要矛盾。

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扶贫干部发现,落后的文化观念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有的贫困群众缺乏劳动技能,数字乡村难以开展劳务输出,有的长期享受扶贫待遇,“等靠要”思想严重……可以说,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十三五”时期,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要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还要我们久久为功,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普及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培育新一代农民。

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只有农民人人参与,才能使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生根发芽,产生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发挥乡村振兴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明白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做,懂得自己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增强自觉性,通过文化“铸魂”,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在生活方式上,在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