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对基层干部要求激活文化之魂
2021-08-09 17:35:54 编辑:dangjian 访问:
情怀是建立在事业心,责任感之上的一种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基层干部的要求有很多,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深厚的爱农情怀,这是新时代“三农”基层干部的基本修养,没有爱农情怀,就没有献身乡村振兴的思想源动力,就没有为农,护农,益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结果,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成败,生态良好,景色优美,宜人宜居,是农村最大的比较优势,保护好,发挥好,利用好这个优势,数字乡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这一重要思想越来越成为基层干部的共识,不少地方摒弃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两山”理论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美好的现实。
每个人都离不开土地和粮食的养育,每个人都根植于乡土中国,因而,土地,粮食与故乡,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感情基点。
一是惜土如金,土地是农业之母,生命之本,一切的食物都来源于土地,在乡村社会里,浪费土地可谓大逆不道,人乡村振兴神共愤,要遭“天谴”,老农种地,在所有的地头堰边都会倾注心血,精耕细作,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
二是珍惜粮食,民以食为天,这是我们民族的祖训,在粮食问题上,曾经的惨痛教训培育了我们高度的粮食自觉。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乡村想要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不仅要面子新,里子也要美,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软实力同样需要振兴,文化作为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之基和智慧之源,而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
乡村振兴,文化之魂要慢慢培育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主要表现为风俗习惯和生活规律等,对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乡村文化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在当代仍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要讲好乡村故事,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文化活动,都要接地气,要讲好农民故事,乡村文化题材的作品不仅要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捏造或凭空想象中农民和农村生活,同时,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必须是反映生活本质的事件,不能是肤浅的生活表象琐事。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