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须坚守底线有关心得体会

2021-07-28 17:21:17   编辑:dangjian   访问:

【内容导读】 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民族复兴,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期,经受着凤凰涅槃,破茧重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阵痛”,“风物

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民族复兴,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期,经受着凤凰涅槃,破茧重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阵痛”,“风物长宜放眼量”,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需要更好地认清形势,铆足干劲,扬起乡村振兴的远航风帆。

衔接不能掉“链子”,刚刚摆脱贫困的乡村,各种困难和挑战层层交织在一起,就像刚刚走出医院的虚弱病人,需要有一段精心呵护,帮助复原的康复期,拖不起,急不得,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将农村的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细。

产业不能搞“扎堆”,产业兴旺是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农民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保障,也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产业兴旺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教育不能摆“姿势”,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化,“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重振乡村的精气神,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的各方面优质人力资源,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乡村教育应当抓好硬件的标准化建设,但更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不能一味迎合达标检查只图表面光鲜,国家在下达教育经费时应多向乡村基础教育倾斜,一方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一方面提高基层教师的收入水平。

乡贤不能成“乡闲”,乡贤是乡村文明的传播者,乡村文化的守望者,数字乡村也是乡村道德的示范者,对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现代乡贤不仅包括过去那种生于其乡,众人共称德业学识为人贤者,也包括那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带头人。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国土面积很大,有着较大贫富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乡村振兴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