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走进”群众夯实法治基石

2021-08-10 17:12:12   编辑:dangjian   访问:

【内容导读】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性,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从根本上回答了乡村为谁振兴,靠谁振兴,谁来评判,由谁享有振兴成果的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导。

乡村振兴为群众,乡村振兴也要靠群众,振兴什么样的乡村,如何振兴乡村,村里人最有发言权,遵循群众路线开展工作,才能取得群众满意,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工作成果,然而,总有一些地乡村振兴方在推进乡村建设中没有真正的“走进”群众,而是依靠一些不实用的形象工程,用不久的政绩工程来“忽悠”群众,仍有个别干部把心思放在堆“盆景”和编“材料”上而不是花心思在解决群众所急上,这不但不会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反而会造成干群之间的疏离感,老百姓冷眼旁观,纵是好事也难成。

乡村振兴不搞大兴土木,大拆大建,而是应该“走近”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求,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切入,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紧紧抓住农村新业态培育,群众增收,美丽乡村建设这样的大事,数字乡村又在“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道路硬化,卫生改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一系列具体事项上高水准精致规划,高质量精细建设。

如此,把好事办好,小事办牢,满足了农村的真正需求,回应了群众的真正关切,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推动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制胜的关键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出乡村振兴台乡村振兴促进法有何重要意义,该法规定了哪些保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制度措施,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有关工作。

翻开乡村振兴促进法,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的原则贯穿始终,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应当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村民自治,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应当接受村民监督。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