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助力中国复兴要找准农民需求
2021-08-21 17:19:32 编辑:dangjian 访问: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八大以来,在我国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人们更注重精神追求与皈依的当下,模式化的城镇化改造带来的千村一面,让村民的精神家园无处安放,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发展诞生了新的矛盾,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特色是基础,“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支花朵都拥有自身的特色,共同铸就了美丽的春天,将此句置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上,也是如此,每个乡村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倘若在推进乡村振兴之时泯没地方的特色,数字乡村那么乡村的后续发展便如若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永续进行,中国发展的美丽乡村,必然是要各个村落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的求同存异,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愿景。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入人才是关键,“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之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大力推动的乡村振兴工作之中,更是如此,曾经的木渎仅仅是苏州城外的小乡村,产业的缺失,人才的外流让当地发展滞缓,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木渎将人才引进工作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并给予引进人才干事的平台让其大展拳脚,如今的木渎,人均收入甚至超过了苏州城区,在经济与生态乡村振兴双轮并进之中实现着乡村振兴的要义,木渎的发展只是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向我们深刻的阐释人才在推进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民为本是保障,“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也是国家的主人,在各项建设中理应位于主体性地位,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亦要如此,曾经的杨家墩,在推进乡村发展过程中,引入企业发展经济,但并未将村民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各项经营活动把村民排除在外,最终致使村民不满,项目不了了之。
农村改厕是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实施不好,都容易出现花钱买民怨的现象,乡村建设涉及内容多,是一项长期乡村振兴性的任务,需要下细功夫,慢功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立足农村实际,紧扣农民需求,把选择权交给农民。
小厕所,大民生,长期以来,我国重城镇建设,轻村庄建设,重农业生产,轻农村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历史欠账多,在不少地区,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存在一定程度的“脏,乱,差”现象,加快乡村建设是群众愿望,推进农村改厕是民生实事,还有的地方是干旱,寒冷等特殊条件地区,而改厕的相关产品适用性不强,导致干旱地区没水冲,寒冷地区防冻难,另有一些农村改厕没有解决好粪污的处理和利用,粪污无害化不彻底,既没有配套建设排污管网设施,也没有建立粪污处理利用体系,导致用起来不好用。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