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灵魂生态与资本融通
2021-11-12 17:29:24 编辑:dangjian 访问: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乡村振兴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乡村振兴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乡村生活。
生态与资本融通,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助推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乡村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注重生产与生态有机结合,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打造绿色安全优质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基地的金名片,拓展“绿色+”“互联网+”等多种行业联合发展的产业经营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辟和拓展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渠道,带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民宿,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与服务,形成绿色产业链,促进乡村快速高质发展,真正让农业增值,让农民增收。
乡村全面振兴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与基本要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乡村绿色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显性力量与重要因素。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