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业不能忽视小农户乡土文化建设灵魂
2021-10-27 18:43:06 编辑:dangjian 访问:
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变,“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没有变,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而改变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应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最终形成不同主体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随着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今后靠谁来发展现代农业,在乡村人口总量减少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的大背景下,大农业真会替代小农户吗,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现实问题,的确值得探讨。
农业农村工作之所以重要,既因为其保供给的功能关系城乡居民饭碗,数字乡村又因为其保稳定的功能关联亿万农民生计,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遵循历史规律把住农业发展方向,从历史进程审视农村改革方位,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没有改变,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而改变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实践中尤其要注重惠农政策的公平性,防止人为垒大户,排挤小农户。
以农村土地流转为例,如果只讲效益效率,那就应该大规模引进工商资本,经营规模越大越好,这样可能会很快提高农业产值,但倘若老板大量代替老乡,也可能给农业农村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乡村振兴,新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关系更加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能急于一时,不能寄于一事,应把握好时度效。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乡村振兴在哪里,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