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青年人才
2021-10-26 18:17:54 编辑:dangjian 访问: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化,城市化所需要的资金只能从农业中来,因此,当时实行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及包括价格,财政,金融和科学技术在内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在这个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下,构建了农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又称为传统农业经营体制的“三大支柱”,这一阶段的城乡关系就是在这个框架下形成和延续的。
一是统购统销制度,这一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局面的紧张。
二是人民公社制度,统购统销制度的核心是确定每一个农户的实际产量,但乡村振兴当时全国共有1亿多农户,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尽管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设想用10年至15年时间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但实际上到1956年4月底就基本上实现了初级形式的合作化,10月底,多数省市实现了高级形式的合作化。
三是户籍制度,统购统销制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人民公社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质,这就必然引起农民的消极抗拒,包括人口外流,而在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口外流必然减少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影响农产品供给。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缺少足够的发展机乡村振兴会,目前农村吸引资本下乡和年轻人返乡创业仍比较困难,即便依靠乡土情怀勉强引来,也有可能留不下来,部分农村缺少干事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条件,比如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动力,畅通的销售渠道等,导致产业发展受阻,加上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公共服务供应不足,降低农村对青年的吸引力,同时,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辛辛苦苦培养子女,就是为了让他们“跳出农门”,即便有些大学生对农村有感情,想回到农村施展抱负,但碍于传统观念,也往往举棋不定或留在城里就业。
数字乡村如何引导青年人才更好地致力于乡村振兴,各地应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城乡之间人口双向流动通道,让良好发展环境成为广大青年人才返乡的“引力”。
青年人最大的优势是创业有激情,工作有干劲,但遇到问题容易打退堂鼓,所以对已返乡创业的青年人才,可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指导和服务,重点在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等方面提供平台,既让青年人才有组织,有业务,有收入,也带动更多渴望学习技术,掌握技能的村民参与进来,从而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