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法带来乡村振兴动能促进脱贫攻坚
2021-11-20 18:07:33 编辑:dangjian 访问: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由我国宪法确立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村土地承包法自2003年施行以来,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要看到,现实管理中也存在诸如土地资源效能体现不足,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流转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等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通过法律的自我更新和完善来破解,农村土地承包法此次修订,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乡村振兴度改革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土地资源效能等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的十九大更是作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重要决定,这些重大决策部署,需要尽快转化和上升为国家法律规范,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行创新,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也为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有效增加制度供给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近些年来,数字乡村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在脱贫攻坚阶段,工作方式更多体现在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期限是确定的,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需要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在于努力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包括不断提高脱贫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又包括努力满足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较高层次的需求。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常态化推进的过程,要突出价值导向,注重脱贫群众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长效发展机制,依托脱贫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脱贫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
完善政策供给,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合运用和动态调整多种政策工具,建立起包括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使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更明确,举措更精准,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