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21-11-08 18:52:10 编辑:dangjian 访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刻把握“三农”工作新情况,新变化,新特征,创造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明确了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地方对推进乡村振兴茫无头绪,无从下手,有的地方简单模仿,千村一面,等等,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中央精神并将其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
增强发展新动力,除了生产要素投入,制度创新,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文化发展等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制度创新方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一系列乡村振兴方案规划和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应持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在产业培育方面,创意农业,智慧农业,旅游农业,网络农业等新业态竞相涌现,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载体建设富有成效,农村创新创业主体持续增多,农乡村振兴村产业发展焕发巨大活力,应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将乡村放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格局中理解,才能从全局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除了带来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国的城乡关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趋势十分明显,数字乡村扭转了农村劳动力,人才净流出的格局。
除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县域内的产业也呈现出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乡村产业是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元产业体系,许多农村都发展了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业,或者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乡村旅游业,服务业。
在新技术应用的背景下,许多地区也通过“数字下沉”和“产业升级”方式,发展了数字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乡村产业,随着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更加通畅,乡村产业将更加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也将不断涌现,乡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是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一环。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