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

2025-01-16 17:25:34   编辑:bianji1   访问:

【内容导读】 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发展中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维度有以下三个方面:赋能农业产前监测与总体谋划这一阶段包含智能育种、遥感监测、土壤肥料智能配方等前沿技术,全面考量土地、种苗、肥料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选址建园,分析空间资源

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发展中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维度有以下三个方面:

赋能农业产前监测与总体谋划

这一阶段包含智能育种、遥感监测、土壤肥料智能配方等前沿技术,全面考量土地、种苗、肥料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选址建园,分析空间资源禀赋,明确产品功能定位,预测目标市场,从而有效评估和控制市场风险。例如,通过汇聚乡村各项业务数据,构建实景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增强农业产业链的韧性。

赋能农业生产全过程

针对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提升传统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使其熟练掌握终端智能技术装备的操作、故障诊断与检修。在劳动工具方面,推动传统农机的优化升级,研发应用智能农机装备,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实现田间作业的数智化管理。同时,结合智能农机需求改造劳动对象,包括整理地块、规范种植株距行距等,为智能化农机作业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通过乡村土地资源分类管理,打造GIS“一屏统揽”,实现土地流转的全流程监管,建立土地资源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地块级的农作物大数据动态管理与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服务。

赋能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综合运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和生命信息进行动态监测,构建涵盖多方面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利用农业大数据、作物生长模型等信息化手段,构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优化农业生产管理各环节的生产要素投入。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作物产量估算、土地资源调查等智能应用;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温室大棚数据,实现作物种植全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并可远程实时监控生产情况,实现作物从种植、生长、采收的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也可通过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基地生产情况,树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数字乡村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的科学服务和技术支持,以因地制宜、超前布局,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源源不断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