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提升治理法治化注入灵魂
2021-08-07 17:28:06 编辑:dangjian 访问: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而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基础和关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打破,多年来中央,省市政策向乡村倾斜,加快了人员,资源,信息等向乡村流动,山区大门被悄然打开,乡村治理遇到的问题也愈发难以预见,这就要求基层治理的理念要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用法治思维创新和加强乡村治理,引导大家用理性合法方式反映诉求,逐渐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要以精细化管理服务乡村振兴抓源头,传统的山区治理以“管治”为主,新时代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管理与服务并举,特别要常怀为民之心,以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疏导从源头上解开心结,调和矛盾,减少纠纷。
乡村振兴还要善于“借力”,探索建立在外乡贤参事会,乡贤品牌调解室等机构,改革创新法官,警官,律师,社会工作师等“两官两师”联系结对调解等机制,让更多威望高,能力强的乡贤力量为乡村治理所用,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
另外,进一步加大和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激发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活力,发展壮乡村振兴大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等力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同时,让县内优质力量最大限度下沉到基层村居,全力破解干群联系紧密度不够问题,让群众事情有人办,难时有人帮,将矛盾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让纠纷在一线化解处置。
乡村文化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两者只有分布上的差别而无性质上的不同。
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柢,乡村文化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内涵,数字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这就是说,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振兴,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振兴。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如何传达。
【森普,乡村振兴引领者】以党建引领,打造集农业,农机,土地,网格,电商,基层治理,养老,环保,政务,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9大平台,200多项功能,100多成功案例,咨询:400-677-0389 https://xz.simpro.cn/。